top of page
课外授业

“创造法”

“小太写的小说很有趣,也很感人。”

潮音凝视着火苗,晶莹的黑瞳反射着火光。

“铅字中毒患者都这么说的话,那我就放心了。”

“这样的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呢?”

“我设想了一个读者,就像后记里H老师那样的读者。”

“你是说读者在你的头脑里?”

“一直都在,他是一个讨厌学校的少年读者。”

那孩子讨厌老师和同学,痛恨一切。没人倾听自己的心声,没人理会自己的看法,世界虽大,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。我写作时,总会试图想象这个虚构的少年读过之后的感受。至少,我不想写出会让他觉得背叛与难过的东西。

“那孩子就是当年的小太吧?”

纸张受热卷曲,一张张被火苗吞噬。我有点儿想哭。火星随风跃动,飘上虚空,冷却后又化为白灰翩然落下,宛如纷飞的雪花。

    P21 | 小说家创造法

 

“我想起以前的事,那孩子第一次学走路时……”

“那时还是小婴儿吧。”

她呼出一口气,鼻子周围都冻得通红。

“我张开手,等着她摇摇晃晃地走过来。我强忍着伸手扶她的冲动,一直等着。那孩子摔倒了,也会笑嘻嘻地爬起来。我永远记得她的笑脸。就算我不在,她依然好好地走着。近藤先生,听了你的话,我总算放心了。”

我的视线追随着流向下游的河水。当我蹒跚学步时,也是这样的吗?我是不是也曾练习着走向母亲张开的手臂?人生最初的目的地是母亲的怀抱,然而不知不觉间,我背井离乡,独自来到远方生活。我们看不到人生之路通往何方,就像不得不走夜路,却没有手电一样。哪怕有一丝光能照亮前程也好啊。

    P237 | 白色足迹

“箱庭”在日语中有“微型造景”或“盆景”之意,同时也代表一种心理疗法。这个疗法也被称为“沙盒”或“沙盘”疗法。借助一个标准尺寸、标准颜色的沙盒和其他一些小道具,受试者利用这些小道具在沙盒中创建自己的场景,观察者则依据成品推断受试者的精神状态。创作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“箱庭”……

    P267 | 解说

    解说中另外还解释了本书的成书过程,非常特别。结合“箱庭”看,对创造和创造法有了新的理解。

 
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喜欢读书似乎都成了一件说不出口的事呢。像书里的爱书的人(铅字中毒患者)好像都是一些非现充的死宅(摊手),但是,他们最后都找到了幸福呢!所以,还是要相信书的力量和爱情的力量,要是什么都不信,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?!

    P271 | 译后小记

    这段带有情绪的文字让人想到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里父亲对小四说:“读那么多书,就是要在其中找出一个以后做人做事的道理,如果到头来还不能很勇敢地相信它的话,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”。

* 摘自《箱庭图书馆》
* 乙一 著 | 潘璐 译 | 人民文学出版社
* 抄书于2019年8月9日

bottom of page